智慧建築有多好玩?專訪生產力建設總經理張芳民
感謝 新唐人之友 記者謝平平 專題採訪
新唐人之友 - 焦點探索 專訪全文
焦點探索 2022/04/26 : 【智慧建築有多好玩?—專訪生產力建設總經理張芳民】
「建築,是感性的,但建築物的本身,是理性的。」生產力建設總經理張芳民在台灣長年推廣智慧建築,是勇者,也是實踐者。他早年在經濟部自動化小組工作,後進入中國生產力中心(CPC)擔任企業管理輔導工作,協助企業轉型。
1990 年,張芳民與朋友共同創立生產力建設,長年研究智慧城市的開發技術,企圖為下一個世代的建築轉型而佈局。2008 年推出的智慧建築「似水年華 Crystal House」當年一舉拿下國內外十五項大獎。
智慧建築助大樓能源有效運用
一棟笨重的建築,要如何變智慧呢?原來智慧建築(smart building)指的是在前端設計時,就加入資通訊(ICT)與 BIM 規劃,打造愉悅、方便、直觀的生活空間,張芳民強調,「但它不是增加設備,智慧建築會減少設備、省能。」
每一棟大樓都有自己的按照法規,大樓地下室都裝設有排風設備,固定早上、下午各排風一次,以便為大樓提供良好的空氣品質。但「似水年華」的排風設備上裝有感測器,若通風品質良好,就不啟動設備,「六部的排風設備,經常只有二部半經常在動。」相形之下,節省許多能源。
「哇,公共電費也太貴了吧?我們這麼多戶分攤,還要二千多元哪?」大樓從上到下的設備都需要用電,到底哪裡耗電,大家無法查知,管委會僅能關掉大廳某區的燈光、少用的公設也關燈、關冷氣,以節省不必要的耗能。
「在『似水年華』中,電梯能耗佔 34 %,空調 33 %,但電燈只有 7%。」張芳民解釋,透過系統分析,住戶可以知道哪個設備最耗能,例如電燈耗電,便全數更換為 LED 燈;也因為有整合系統,可以 eTag 代替車牌辨識系統,採用 IP Camera 取代紅外線掃瞄,進行安全監控。
智慧建築中最重要的一環
他強調,智慧建築最重要的不是裝感測器、不是汰換老舊設備,而是可以透過系統分析,達到省能、節能、甚至創能的效果,系統整合(SI)正是民間投入智慧建築最難跨越的一步。
「似水年華」多年前興建時,全台沒有個案可以參考,工研院、中華電信以專案方式協助,作為了解智慧建築的第一步。
而張芳民長期奔走國外,有機會見到已整合完成的程式系統,因此擔任協調的角色,將概念轉述給這群頂尖人士,耗費數年,終於完成台灣第一個智慧建築的系統整合。
系統完成,固然值得高興,但也有興建過智慧建築的建商表示,一棟大樓完工需要二至三年時間,如今工料雙漲,完工時間恐怕更加拖長,這也造成「四年前買的設備,在完工時,變成老舊設備」的窘境。
張芳民大方分享經驗談,「要先做系統整合、綜合佈線,完工前再進行末端設備的採購。」
以目前現在正在興建的台南安平「府城・生產力」為例,2013 年,先在基地上架設微氣候站,偵測大、小環境的溫濕度、氣候,調整建築設計;2016 年動工,近完工之時,才會進行末端設備採購。而這也是張芳民從日本學習來的經驗。
研發中的智慧建築
身居「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」的會長,張芳民常年帶團到國外見習智慧城市與智慧建築。
日本神奈川的藤澤(Fujisawa)由 Panasonic 打造了 1000 戶規模的智慧城鎮(smart town),從基礎建設到民生娛樂,先建立系統,再採購末端設備,至今小鎮的生活便利,電力不僅可以自用,還能賣給外人;發生天災時,這個小鎮還可供應住戶三天的生活資源,自給自足。
柏林車站月台上的太陽能板佈置得宛如藝術品,在台中的「似水年華(Crystal House)」也能看見,建築的外沿走廊上有一整片太陽能屋頂,不仔細看,外人還以為這是裝置藝術。
目前正在興建的「府城・生產力」也採用德國 T 牌電梯,以高低差進行發電,住戶不用按電梯,就能抵達住家樓層,將可節省 33% 的電力。
張芳民表示,經過數十年發展,台灣的智慧建築已然成熟,許多大廠投入綠能工廠、智慧工廠的技術研究,各縣市首長也致力發展智慧城市,推出許多服務,例如台台北的「智慧教育」、桃園的「智慧物流」、台中的「數位助理」,台南的「智慧交通」、高雄的「智慧農業」等。
未來的五到十年,將是連結智慧系統與建築的時代,他估計,以台灣超強的 ICT 技術,在智慧建築上,也將邁出一大步。
籲給予容積獎勵 推動智慧建築發展
最後,他也建議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之時,也能關注民間的智慧建築推動難度,張芳民認為,台灣房市熱度不減,被當成投資商品的建築,就難以轉型為智慧建築。
他建議政府適當給予容積獎勵,新增容積可規範應用在智慧建築,如此對於民間投入智慧建築,將有更大動能。
其次,全台舊社區佔有七成,政府亦可補助舊社區設備汰換,並輔導管委會設立電動車充電樁,縮短舊社區與 5G 生活的代溝。
推動智慧建築多年,張芳民深刻感受到,民眾或業者難以體會智慧建築的便捷性具體何樣,因此他也建議,除了社會住宅,還可進行多點示範,增加民眾認同感,也讓台灣建築早日成為智慧建築的全球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