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綠建築4.0 創造智慧生活
感謝 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-建築與環境 期刊專題採訪
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-建築與環境 期刊專訪全文
建築與環境2017年 09月 VOL.102 : 【智慧綠建築4.0 創造智慧生活】
張芳民會長為現任生產力科技集團總經理、經濟部工業技術 研究院顧問、台灣發展研究院研究員、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會長。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協助國內外企業1090家 企業診斷輔導訓練、企業再造經驗;曾擔任國家品質月全面品質提昇運動總策劃。近年引領國外先進產業見學歐美日亞 共117梯次。張芳民會長專長為投資策略、經營策略管理、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、智慧型產業發展、專案管理、人力資源發展。
從全球暖化到氣候變遷,推動智慧綠建築儼然已是全球潮流趨勢,行政院於99年底核定通過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,更是國家政府期盼藉由計畫推動,從都市建設、社區、建築,均能展現「智慧低碳綠生活」的體現,帶來的安全、健康、便利、舒適、快樂與永續生活環境。在智慧、綠、BIM、AI、雲端、物聯網大數據的時代,如何綜觀國際趨勢,將機能需求、低碳永續、環保科技,創新整合應用於產業,需由產官學齊心協力,實踐智慧永續綠生活願景,開創共好生活。
智慧化空間建築的新趨勢
筆者因公經常帶團出國見學,對於落實智慧化生活空間不遺餘力,亦期許自我成為新趨勢的領航者,常與產官學研究探討智慧化生活空間的話題,並受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何明錦前所長的鼓勵,於是臺中「Crystal House」個案決定整合各方的資源,創新未來智慧化生活空間。
從一部汽車的思維開始,倘若一部賓士350內建77顆微型電腦可以智慧駕駛、安全停車,為何一棟建築辦不到?如同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先生所言:「臺灣ICT產業,即資通訊電子產業,是我們發展智慧化居住空間最大的優勢」,建 築與汽車空間一樣,都是一個平台載具,皆為火車頭工業,更應在物聯網時代掌握此優勢,突破新局。經過時間的淬鍊,臺灣地區有多棟住宅大樓,台中尤其佔多數: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一 智慧建築標章留查會,集結產、官、學各方精英,進行智慧建築標章審查,並通過八大評估指標。
臺南「府城•生產力」個案即為全國首棟住宅型鑽石級優選個案,突顯ICT、I0T應用在智慧化空間的完整性領先業界(表一)。智慧建築標章 從建築設計、施工、運作乃至維護上,皆積極讓建築物更具人性化與智慧化,深耕於智慧化居住空間之設計,兼具智慧型•永續•健康•綠建築特色的建築物。民間企業能如此用心,建構主動感知及滿足使用者需求之建築空間,創造一個安全、健康、舒適、節能與永續的生活環境,相當不易。
智慧型永續健康綠建築的完整建置
八大評估指標項目其中以綜合佈線及系統整合為建築智慧化的核心-宛如汽車便利操作的微電 腦控制平台,營造智慧生活的中樞。審核單位-台灣建築中心要求建構整套智慧生活系統,工研院則藉由輔導來建置建築知識應用平台,舉凡太陽能發電、熱泵、中水系統回收等,符合「綠建築」推廣的環保及節能理念,都應用在每個智慧綠建築個案中。
減碳愛地球善盡建築人責任
智慧綠建築社區,為名符其實的環保節能永續健康建築。當住戶下班開車回家,一進地下 室就有車牌辨識系統,以燈光引導車輛到停車位置,並透過虹膜辨識系統保障人身安全。地下室還可監測空氣品質,並設置電動車的充電設備。在一樓大廳入□處可發現結合建築外觀的德國太陽能板(BIPV),再生能源可與台電併聯使用,剩餘電力還可轉售台電。大樓公社所擺放的多件藝術品,這些名家真品有感測保全設備戒護-並以恆溫及適當濕度保存。進入電梯,使用變頻器的電梯系統可節能。未來智慧綠建築的電梯設施更能產生再生能源。整棟建築物採 變頻式空調系統,讓人呼吸間更覺清涼,還可以遠端監控。而LED燈、中水回收、由節能玻璃、環境氣流分析設計、飲用水瞬間加熱系統,全是綠色生活的應用。
建築運用高科技,創造優質新生活
智慧綠建築的居家生活部分,住戶可以透過手機或晶片,一指神功掌握生活細節。包括預約電 梯、宴會場所、泳池健身房等社區公設,甚至在家和金融機構對話來直接轉帳,還有遠端醫療照護,關心家人的健康。家中的燈具也可進行時控、明亮度管制,並接收到世界各國的衛星資訊。室內情境燈光、音樂等設計,包括宴客、家人聚餐、生日Party都有不同的氛圍;有朋友來訪也可透過手機聯絡,進行門禁管制,訪客甚至可在視訊上留言,可說是相當貼心的服務。依據工研院研究報告顯示, 台中「Crystal House j是業界SMART HOME的先驅:每年即可減碳251, 508公斤,減少電量 394, 213千瓦,節能效果等於種了 203棵樹;若是綜合環保照明、再生能源、設備節能和綠色生活等成效,減碳成果每年可達359, 261公斤,省電566, 234千瓦,等於每年為國土多種了280棵樹,對於保護地球助益很大。
打破智慧化的成本迷思
只是,要打造智慧化的居住空間,不可避免要在建築外加軟硬體等系統、設備,這不免讓許多 營建業者有成本增加的疑慮-筆者特別強調,智慧化只會讓總造價的成本增加2%至8%,甚至「隨 著發展,是可以簡化、減少很多設備,尤其硬體設備將不斷的簡化,甚至部分被軟體所取代。」舉例, 像過往智慧型停車系統有賴車牌辨識系統管控進出車輛,但現在只需要電子標籤(eTag)及其偵 測器,運用無線射頻技術(Radio Frequency IDent i f icat ion, RFID)的感應就能更為簡便的達 到相同功效;過去警戒圍籬需要依靠紅外線感測器,現在透過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(Intell igenc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, IVS)的電子圍籬功能就能取代。也就是說,隨著發展和試驗,智慧化 反而能意外省下很多成本。
政府應更積極做廠商的後盾
政府從2004年以來不斷推動智慧城市、U Taiwan e Taiwan等計畫,在建築業方面也建立綠建築、智慧建築等標章之推展;2009年更經行政院會通過將智慧綠社區、建築成為政策新興產業之一,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統計至2017年06月,累計全國獲得綠建築標章2181案、智慧建築標章 223案。儘管當前生活、居住空間的智慧化,在產官學熱議氛圍下,仍有許多待完善、落實的部分, 筆者仍然肯定國家近年來對於智慧化的重視和推展,但政府的態度還可以更為積極,除了主動規劃實證場域,更應表現願意承擔試驗風險的態度,做臺灣廠商的堅強後盾-讓廠商能更為勇敢投入。
當今智慧型手機已全面普及、APP軟體廣泛應用,男女老少都能輕易使用,其實更有助建商打造智慧社區;不論生活服務或是物業管理,都能透過手機輕鬆連結 - 在家就能呼叫電梯、預約公設、 訂購外賣;在外能夠遠端管理住家的燈光、家電等。而對建商而言,只要在建構時多一點的細心 規劃,做好電力、能源、設備的智慧化運用,後續定能為社匾節省不少經費,不僅讓住戶生活更便利、省下金錢,也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,花心思創造多贏,絕對是建商非做不可的功課。